> 计划总结
市政协经贸合作访问团赴孟加拉国出访总结报告
  • 日期: 2017- 09- 01 08: 48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为更好了解台州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情况,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经市政府批准,2017年2月15日至2月19日,由市政协秘书长陆修钗带领,市人大副秘书长何晓红、市经信委副主任金仁强、市商务局外经处处长周应善组成的经贸代表团一行四人,出访了南亚国家孟加拉首都达卡和重要城市库米拉,为期五天,圆满地完成出访任务。现就出访情况报告如下:

一、出访基本情况

本次出访事先经市商务局精心组织安排。出访期间,代表团一行起早摸黑,紧张工作,所到之处,一方面认真了解台州人在外投资经营情况,积极为台州在孟加拉国投资的企业及台州籍侨商、港商干事创业鼓劲,另一方面热忱向当地政府和企业介绍台州、宣传台州,推动多方交流接洽。从整体安排和实际效果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行程紧凑。代表团走访伟星实业(孟加拉)有限公司和同兴公司的项目基地,了解其运营情况,收集我市企业在当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听取企业管理人员介绍经营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协助其联系相关部门。实地踏勘了伟星实业(孟加拉)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听取伟星实业(孟加拉)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的情况汇报,初步了解该企业在孟加拉施工情况及项目投资情况。拜访了孟加拉国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经济区管理局、投资促进局及库米拉出口加工区招商局等部门,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座谈交流。走访参观了达卡出口加工区及相关企业,召开经贸投资合作座谈会。

2、当地重视。无论是孟加拉国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当地企业,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都高度重视。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席接待,孟加拉国出口加工区管理局执行主席Moshiuddin Bin Mesbah,孟加拉经济区管理局执行主席Paban Chowdhury,孟加拉投资促进局执行主席Kazi M.Aminul Islam,库米拉出口加工区招商局长Shibu Ranjan Das等政府官员出席座谈交流。在与孟加拉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接洽交谈中,代表团一行充分感受到了对方的热情和极大的诚意,代表团充分利用双边经贸投资合作交流座谈等场合向当地介绍台州,推介台州企业,气氛友好热烈。

3、企业热情。出访活动事先通知了在商务系统注册登记且在孟加拉国投资的企业。不少名录外的企业听说了我们的到访,纷纷主动联系,要求会见,并参加有关活动。有些企业主还调整了自己的行程安排,专程赶来见面,邀请我们参观他们的企业。不仅是台州企业家,还有香港、宁波、当地等企业家都参加了交流座谈。

4、务实高效。这次出访,当地官员对我方提出的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和企业在投资、贸易、通关中遇到的问题等给予积极回应。台州企业与当地企业现场交流,建立了信息沟通平台,方便今后两地企业的对接。两地政府和企业都对台州和台州经济表现出极大兴趣、对台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示惊叹,希望能适时组织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来台实地考察。代表团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出访内容。

二、几点体会

中国与孟加拉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贸易往来由来已久,良好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关系为台州在两地经贸、投资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次出访活动,时间虽短,很多问题只是面上交流,但感受颇深,收获良多。总体归纳以下几点:

(一)走出去正当其时

一是有国家战略鼓励。中央政府提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与沿线国家高层互动频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经贸合作、互惠互利协议,这对我市企业走出去,到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扩大经贸合作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有相关政策支持。顺应国家战略,国家有关部委和我省、市都积极推动,不同层面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包括对在沿线国家建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的资金补助、贷款优惠等,为在当地审批和建设项目提供保障。从目前情况看,以央企、国企为龙头,带动民间资本,扩大对外投资和经贸合作已成蓬勃之势,台州企业及台州籍华侨和港商台企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

(二)走出去有基础有优势

一是有产业优势。台州制造业基础良好,价格实惠,汽摩配、农机具、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泵业、缝纫机、鞋帽等产品正是孟加拉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需要的,市场广阔,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二是有贸易往来基础。该国是我市的主要贸易伙伴,往来素来密切,去年进出口21370万美元,出口19347万美元,同比增长15.0%,均高出全市外贸增长。三是有对外投资经验。南亚是台州企业“走出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设立了生产基地或贸易窗口,总投资额900万美元。

(三)走出去有潜力有前景

作为不发达国家,孟加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对外依存度高,正处于和平红利的上升期,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一是经贸、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该国政府有吸引外资的诚意,全国已经有八个出口加工区,出台吸引外资政策,经济自由度高,外汇管制宽松,出入自由。二是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求。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政府积极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创建出口加工区。目前尚无高速公路,铁路设施陈旧。 三是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土地平坦,矿产、农产品以及热带林木资源丰富。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港口开发潜力大。人力资源充沛,人口红利突出,65%的人口在35岁以下。四是对外依存度高。工业体系不健全,国内商品多依赖进口,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中资公司在轻工制造、物流运输、贸易领域上有明显优势。目前在出口加工区的463企业中,20%以上来自中国(含港、澳、台)。

(四)走出去企业家有精神有情怀

出访期间,尤其与台州企业及台州籍侨商、港商的接触交流中,代表团深刻感受到了台州企业家们敢闯敢冒、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一方面,无论在外创业发展的时间长短,他们形象良好,具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务实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异国他乡为自己事业开创出一片天地。另一方面,他们不仅能抱团经营,而且具有浓烈的国家意识和家乡情怀,心系家乡、情牵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自豪。更可贵的是,大多数企业倡导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公益理念,提倡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风尚,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为当地公益活动出钱出力。在外台州籍侨商、港商对当地及家乡交流合作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推动双边友好往来、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三、几点建议

台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我市企业较早地走出去,经商投资、参与民间交往。当前,台州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尤其是制造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转型势在必行。当此历史机遇期,无论是政府、民间团体还是企业,都应解放思想,积极进取,从全球化的战略角度,推动产业合作、项目建设、贸易对接。

(一)走出去应抢抓机遇敢于突破

中国政府提出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沿线国家带去福音,更进一步深化了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为广大在外台籍侨胞、台商台企实现更好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台州资本、技术和经验“走出去”正当其时。正如代表团团长陆修钗秘书长所提出的“个人的命运要与国家、民族的大运相结合,才能从小走到大”,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既是国家倡议,也是经济全球化潮流,应积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走出去”并非坦途,除了面临东道国基础设施落后,环保要求高,信息和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困难外,部分国家也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经济扩张举动产生担忧。无论是在外的台商还是台州籍港商,要实现事业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敢于克难,更要善于破难,立足台州,顺应当地,发挥优势,增加关键领域的投资合作,找到可行有效模式。

(二)走出去应开阔视野面向世界

当前台州经济和企业正处于转型倒逼、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而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关、停、并、限,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更多途径寻找出路。从全球贸易角度,相对落后地区无疑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选择。我市对南亚地区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输出优势明显,加上该区域工业体系不健全,工业生产两头在外,相对低端,为我市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寻找产业发展空间带来机遇。企业家通过走出去,既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在外投资设企、贸易营销的经验,为未来转型赢得空间、时间。

(三)走出去应加强服务有所作为

台州企业“走出去”不容易,法律法规政策、语言交流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企业在国外取得成功的障碍;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相关成本费用高;政府服务办事效率低,审批环节较为繁多;虽然人力成本便宜,但当地人员普遍比较闲散,工作效率低;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

地方政府应尽力为在外台企台商提供便利,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护航前行的工作。一要积极搭建平台,包括信息发布平台、政策服务平台、人员沟通交流平台,定期发布经贸、产业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牵线搭桥,加强人员往来和互动,积极引导企业多方收集信息,做好充足的准备,理性决策。二要突出重点,有所作为。从目前发展阶段看,在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鼓励上市企业参股合作,投资建设工业园区或特区,可以避免以往企业在境外“单打独斗、水土不服”的状况。三要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外投资、资本输出不同于一般性贸易经营,投入大、周期长、牵涉面广,存在巨大风险,对于投入地或资本输入地的国际关系研究、经济形势、文化习俗分析和趋势预测尤为重要。

(四)走出去应互利互惠提升软实力

随着企业对外投资和资本的输出步伐的加快,国家和企业软实力将更为凸显。除技术和资本外,制度、文化等影响将不断加大。一要树立“爱国爱乡、诚信为本、义利兼顾、德行并重”的台商形象,热心当地公益,参与当地公共事务,改善地方民生。避免陷入政治利益斗争的漩涡中,同时要善于通过媒体宣传自己,展示自己。二要增加各个层面的交往,增加互信基础。我市政府应积极参与对方合作,在职业教育、医疗卫生方面予以帮助支持,并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来台访问提供便利。三要加强文化影响,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自觉传承包容、大气、自信自强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同时,应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习惯和礼仪,树立走出去的主体地位,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