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区动态
玉环经济开发区:巧用“加减乘除” 建设“亲清”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 2025-01-21 09:10 来源: 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点击:

 2023年,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创新实施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倡导与企业坦诚交往、清白相处,并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切实做到“扶在点子上、助在要害上、行在阳光下”。“亲清桥”工程实施1年多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82个,护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平台提能升级。2023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0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家,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2家,综合考核指标位列全省同类开发区前列。

一、发起背景

2023年初,玉环开发区积极响应中央及浙江省委提出的“清廉建设”要求,率先出台《推进清廉开发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十个一”任务清单,即建好一个专班、制定一个方案、搭建一套机制、召开一次会议、组织一次学习、用好一个平台、开展一次治理、组织一次排查、创立一个品牌,总结一次经验。同时,具体明确全年及近3年建设目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助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抓手,纵深推进清廉开发区建设,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开发区。

二、发起原因

建设清廉开发区,选准抓手是关键。玉环开发区经过充分调研,把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凝心聚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上。发起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主要基于3方面考虑。一是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能级提升的主引擎,要跑好“优质项目招大引强”“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新锐项目培新育强”3大赛道,均离不开高效、公平、开放、活力的营商环境作为支撑。二是推进清廉开发区建设的需要。随着开发区建设的纵深推进,工程数量逐年增加,企业体量不断增大,小到环境卫生、交通治堵,大到安全生产、扶优助强,管理服务内容变多了,园区联系企业和工地更紧了,这对开发区加强自身清廉建设,特别是处理好新型政商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开发区已经完成从“围垦区”“工业区”向“产业城”和“宜居城”的华丽转身,商气人气加速集聚,广大群众对“创安心”“住舒心”“购放心”“玩开心”有了进一步的希冀和期待,开发区在继续保持清廉干事、担当奋进优良作风的同时,也必须加快从“建设者”“管理者”到“服务者”“创新者”的角色转变。

三、推动过程

玉环开发区在落实《推进清廉开发区建设实施方案》过程中,制定实施了《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实施方案》,由清廉开发区建设专班牵头主推,梳理出建立扶工助企“亲清桥”服务总部、公权力数字平台应用全覆盖、玉环湖绿道清风驿站拓点扩面、清廉民业建设等15个年度清单项目,逐项推进落实,实行挂牌销号,截至2023年底均已实施到位。2024年清单项目已拟定发布,包含设立社区“亲清桥”会客厅、组织开展“510我要廉”勤廉开发区宣传月活动等11个项目,力争在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四、主要做法

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是联合多方协作的系统性工作,也是需要持续发力的长期性工作。玉环开发区的主要做法可归纳为4个字,即“加减乘除”。

(一)“加”强企业服务,压实惠企政策

一是联系“点对点”。建立健全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将521家规模以上企业分类落实到每名干部,编制“亲清”走访清单,每名干部每周要深入企业了解生产难题,汇总梳理,协调解决。自实施以来,共梳理问题675个,已解决用地、用工、销售、技改等各类问题582个,正在解决的问题93个。二是议事“面对面”。定期组织企业代表开展“面对面”议政会,征集有关营商环境发展的意见建议。自实施以来,共征集各类意见建议385条,已吸收解决涉及公交线路、公厕建设、景观打造等意见建议278条。三是沟通“心连心”。将园区核心社区——新城社区作为服务企业的窗口,设立“亲清桥”会客厅,落实专人随时接待来访企业,以茶会客,用心沟通,对各类政策进行耐心宣讲。自实施以来,共接待企业客人196批次,发放人才、税收、融资、增值化改革等各类惠企政策宣传册3 600余份,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全方位享受政策红利。

(二)“减”少办事环节,便捷政务服务

一是减审核流程。取消开发区层面涉及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验收、土地分割办理等审核确认事项12项,企业办理相关业务只需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即可,每项业务可帮助企业节约办事时间1周以上。二是减办事成本。率先完成开发区区域能评和区域环评工作,辖区企业可降级办理环评和能评事项,只需填写报告表向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免去了过去报告编制的大额委托费用。目前,已帮助辖区企业节省办事成本约670万元。三是减线下材料。开发推广各类事项办理数字化平台,指导企业熟练运用线上办事平台。目前,涉及企业办事事项已基本实现线上自主申报、自主办理,取消一大批原本需要线下提交的办事材料,做到快速办理、快速审批。

(三)发挥“乘”数效应,促进优势集聚

一是壮大集群助发展。建成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阀门和旋塞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3个国家新型产业示范基地,玉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业集群、“浙江制造”玉环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协同区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能量辐射,加快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达11%,中小型数控机床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25%。二是举办展会拓市场。利用辖区会展中心场馆优势,定期举办大型机床展、机械展、汽配展、水暖阀门展等展会,引导企业积极参展、拓展销路。2023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展会12次,每场展会平均吸引参展企业1 100家,现场成交额达20亿元。三是设立“飞地”破瓶颈。与中关村国科航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京共同成立“北京飞地”数字创新中心,对接北京的高校、研究院等资源,帮助辖区企业解决人才引进、技术攻关等难题。2023年以来,共解决人才、技术等难题58个,帮助45家企业实现产值翻番。

(四)扫“除”安全隐患,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守牢廉政安全红线。建立开发区公权力数据运行平台,围绕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土地收购3大重点领域,聚焦公权力运行集中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全过程晾晒权力行使内容,已晾晒项目500余项,实现了业务工作、权力行使和资金“三位一体”监管;推广清廉民企工作,通过发放廉洁口袋书、签订承诺书等形式,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岗位廉洁责任制,已帮助262家企业建立了风险防控、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梳理化解廉洁风险点558处。二是狠抓生产安全底线。建立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包干区域责任制度,每名干部每周赴自己的责任包干区域和具体企业检查指导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工作2次。2023年以来,共排查整改隐患489处,引导532家企业完成安全风险普查,有效化解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维护辖区平安稳定。

五、工作成效

一年多来,玉环开发区扎实推进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做到任务目标化、项目清单化、工作合力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受各方关注和赞许。相关内容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及主管部门公众号专篇点赞。

一是拉近距离,建起“亲清”连心桥。通过创新实施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首创开辟“开发区议事会”等企情民意发声渠道,第一时间为入园企业解决厂区零地技改、交通设施改善、员工子女就学等急难问题,用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一系列帮扶行动让“亲清桥”可触、可感,拉近政企距离。企业在得到及时帮助、产生实在效益后,主动把园区当成家园,积极整合在外商会资源,牵线优质客商来开发区投资洽谈,反哺园区壮大提升平台能级,共同助力营造园区浓郁创业氛围、打造营商环境正向口碑,实现从“政助企跑”到“企振园兴”“政企一心”的正向转变。二是携手共创,建起“亲清”互助桥。通过创新实施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打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壁垒,指导建立园区企业协商组群,实现客源、融资、供应链等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引导企业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出海”,做强做优水暖阀门、汽摩配件、机床组件等园区优势板块,以上下游协作构建内部供应链“微循环”,带动形成降本提效的互助共赢“小气候”。同时,引导入园企业相互协调卸货场、充电桩、小食堂等内部设施,在方便彼此的同时自觉规避乱停车、乱接线等行为,在互帮互助中增加企业与开发区、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和联系,以互助合力助推污水治理、交通治堵、隐患整治等园区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植根人文,建起“亲清”倡廉桥。通过实施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在开发区环玉环湖16千米绿道中选点建设“清风廊”廉政驿站、“清风书吧”、“廉言廉语”步道等宣传矩阵,组织开展述廉、颂廉、促廉等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景区流量”激活“倡廉能量”,成功实现“人在景中游、廉自心中生”的廉政教育品牌成效。在此基础上,开发区发挥机关廉政建设先手优势和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下厂区、下车间、下工地系列活动,帮助企业融合自身文化开展廉政阵地建设,定期组织公益讲座培训,指导企业优化内部财务管理、后勤采购等环节,健全规范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廉政建设既有火热“氛围感”又有实在“获得感”,促使清廉思想在全区成为“人人坚守、人人践行”的人文信条。

 



打印 关闭